青头菌

青头菌,生长在松树或针叶林、阔叶林或混交林地,每年夏秋季为生长期,雨后产量多。均以成对形式出现,深林中只要发现一朵,在不超出一米范围内必定能发现另一朵,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初球形,本身具有与青草一般的保护色,不容易发现。很快变扁半球形并渐伸展,中部常稍下凹,不粘,浅绿色至灰绿色,表皮往往斑状龟裂,老时边缘有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较密,等长,近直生或离生,具横脉。在雨季来临时,沟洼地带最容易发现其踪影。菌柄长中实或内部松软,可食用,味道鲜美。

中文名
青头菌
别名
变绿红菇、青冈菌、绿豆菌
拉丁学名
Russula virescens
亚门
伞菌亚门
担子菌门
层菌纲
伞菌目
红菇科
红菇属
青头菌
二名法
Russula virescens
分布区域
云南、广西、湖南

形态特征

青头菌,中文学名(变绿红菇)Russula virescens(Schaeff.) Fr

青头菌,生长在松树或针叶林、阔叶林或混交林地,每年夏秋季为生长期,雨后产量多。青头菌为真菌。

云南省宁蒗县红旗乡辣子洞村山上的青头菌。植物门真菌绿菇的子实体。菌盖宽3-12厘米,为初球形,很快变扁半球形并且渐伸展,中部常常稍下凹,不粘,浅绿色到灰色。菌肉为白色,味道柔和,没有特殊气味,炒吃味鲜美。青头菌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用菌。青头菌主产云南滇西"三江并流"区原始森林地带,生长环境相当纯净,主要生长在树林里的草丛里,每一年六至九月出菇。当地老百姓很喜欢吃。菌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植物纤维等成份,入口很细嫩,香味很悠长,有浓郁大自然清香气息。刚出土时象球形,后逐渐展开呈扁圆形,菌帽质地十分坚固,为青绿色,表面有一片青褐色鳞片。

产地:重庆各地、云南全省各地州均有分布,是云南最常见的一种野生菌之一。

别名:变绿红菇、青冈菌、绿豆菌。

主要价值

青头菌为真菌植物门真菌绿菇的子实体。菌盖宽3-12 厘米,初球形,很快变扁半球形并渐伸展,中部常稍下凹,不粘,浅绿色至灰色。菌肉白色,味道柔和,无特殊气味,炒吃味鲜美。青头菌是群众喜爱的一种食用菌。青头菌主产于云南滇西"三江并流"区原始森林地带,生长环境极其纯净,主要生长在树林中的草丛里,每年六至九月出菇。菌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植物纤维等成份,入口细嫩,香味悠长,有浓郁的大自然清香气息。刚出土时有点像球形,以后逐渐展开呈扁圆形,菌帽质地坚固,呈青绿色,表面有一片青褐色的鳞片。

青头菌营养分析

青头菌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2、尼克酸等营养成分。

青头菌适合人群

一般人都适合食用,尤其适合有眼疾、肝火盛、忧郁症、痴呆症患者食用。

青头菌食疗作用

气味甘甜,微酸,无毒;主治眼目不明,能泻肝经之火,散热舒气,妇人气郁,服之最良。对急躁、忧虑、抑郁、痴呆症等病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烹饪方法

烧炒、炖、蒸、熘、拌、烩,将甲鱼、乌鸡、土鸡等混一起做汤,其味更鲜、营养更丰富!

红烧青头菌

主料:青头菌600克

辅料:猪里脊肉100克,淀粉(蚕豆)10克,鸡扒5克,柿子椒50克。

调料:香油10克,酱油50克,盐5克,味精3克,大蒜10克,胡椒粉2克,猪油(炼制)40克。

红烧青头菌的做法:

1. 青头菌去根洗净,切成滚刀块;

2. 柿子椒洗净,去柄和籽,切成块;

3. 蒜、猪脊肉切成薄片;

4. 将脊肉扒拌匀上浆;

5. 炒锅置中火,注入猪油,至四成热时,依次下脊肉、青头菌滑透,倒入漏勺沥油;

6. 炒锅回中火,注入猪油,下辣椒、蒜片炒香,下菌、脊肉、盐、味精、胡椒粉、甜咸酱油,烧2 分钟,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香油即成。

红烧青头菌的制作要诀:

1. 掌握好风味特点,只用云南特产甜酱油而不用糖,方为正宗;

2. 因有滑油过程,需准备熟猪油500克。

中药化学成分:子实体内含丰富的蛋白质、磷、钙、铁和硫胺素等。

功效:清肝明目;理气解郁

科属分类:红菇科

植物形态:菌盖宽3-10cm,扁半球形,后平展。成熟后中央下凹,浅绿色、灰绿色,表皮往往具深绿色斑块,且多龟裂,盖缘条纹放射状,极明显。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直生。褶间近盖处有横脉相连。菌柄长2-10cm,粗0.5-2cm,白色。孢子透明,6.1-9μm×5.2-7μm。近球形、卵圆形,有小疣,连成微细不完整的网纹。青头菌为真菌植物门真菌绿菇(青脸蕈、变绿红菇)Rus-sulavirescens(Schaeff.)Fr. 的子实体。菌盖宽3-12 厘米,初球形,很快变扁半球形并渐伸展,中部常稍下凹,不粘,浅绿色至灰绿色。菌肉白色,味道柔和,无特殊气味,炒吃味鲜美。青头菌干品每百克含蛋白质17.2 克,碳水化合物64.9 克,钙11 毫克,磷400 毫克,铁51.2 毫克,维生素B23.6 毫克,尼克酸66.3 毫克。具有清火、散内热、明目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