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乳菇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属红菇科、乳菇属,又名美味松乳菇、松树蘑、松菌,枞树菇,茅草菇,是一种深受欢迎的美味食用菌。
松乳菇是湖北松滋山地的特产,驰誉于湘鄂一带,是珍馐佳肴的常用配料。松乳菇,俗称雁来菌或者盎窝菌,因产于松林地,又名松菌。子实体一般为群生,常生春夏之交和秋末冬初,与马尾松形成菌根关系。松滋的山区和丘陵,马尾松林分布辽阔,气候湿润,适宜松乳菇生长,以长江南岸松滋口和杨林市镇官桥村一带的松林地产量最多,品质最好。年产10万斤左右,一部分就地销售,一部分制成罐头,远销外地。
- 中文名
- 松乳菇
- 别名
- 松树蘑、松菌、嘎吱蘑
- 拉丁学名
- Agaricus deliciosus
- 亚门
- 伞菌亚门 Agaricomycoti
- 门
-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 纲
- 伞菌纲 Agaricomycetes
- 亚纲
- 伞菌亚纲 Agaricomycetidae
- 目
- 红菇目 Russulales
- 科
- 红菇科
- 属
- 乳菇属
- 种
- 松乳菇 L. deliciosus
- 二名法
- Lactarius deliciosus
- 分布区域
- 广泛分布于亚热带松林地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4-10(15)cm,扁半球形,中央粘状,伸后下凹,边缘最初内卷,后平展,湿时粘,无毛,虾仁色,胡萝卜黄色或深橙色,喜生于松树丛中,有或没有颜色较明显的环带,花纹酷似松树的年轮。后色变淡,伤后变绿色,特别是菌盖边缘部分变绿显著。菌肉初带白色,后变胡萝卜黄色。乳汁量少,桔红色,最后变绿色,菌褶与菌盖同色,稍密,近柄处分叉,褶间具横脉,直生或稍延生,伤后或老后变绿色。菌柄 长2-5cm,粗0.7-2cm,近圆柱形并向基部渐细,有时具暗橙色凹窝,色同菌褶或更浅,伤后变绿色,内部松软后变中空,菌柄切面先变橙红色,后变暗红色。
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形成菌根。
松乳菇和一种毒蘑菇(环纹苦乳菇)很像,采食时应注意分辨。
生长环境
1.植被 在湘西北松乳菇主要发生于以松属植物为主的针叶林(马尾松针叶林,或湿地松与火炬松混合林)地上,或针叶、阔叶混交林地上。其植被的组成,乔木层主要为马尾松,其次为麻栋、板栗等;灌木层主要为油茶、金樱子、小果蔷佑、火棘、马桑、杜鹃,还间有茅栗、盐肤木、小松树等;草木层!要有白茅、黄茅、樟茅、狗芽根等禾本科植物,还间有少量芒健、海金沙及苔醉植物等。
马尾松林下,若油茶、金樱子、马桑等灌木林少、稀疏,松乳菇发生量大;若无灌丛林及草木层,或灌丛林、草木层太密、荫蔽度过大,松乳菇不发生或极少发生。松龄较小或老松林中,松乳菇极少发生或不发生。
2.土壤 松乳菇发生地的土壤有黄壤、山地黄壤、石灰土、山地黄棕壤及紫色土等,其中尤以枯枝落叶层较厚,有机质较丰富的黄壤,紫色土发生量最多,生长也最好。
3.气候 松乳菇对湿度要求较大,一般野生情况多生于我国梅雨季节或夏秋之际多雨时节。
栽培技术
菌种制作:松乳菇与其它菇类相似,菌种通常有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母种培养基配制:母种培养基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配方一: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松针水1000m1;
配方二:玉米粉1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松针水10o0ml。松针水必须要先把松针渗入水中煮后,再沥出来的水才能用。松乳菇组织分离:取野外采摘野生鲜嫩菌株,形态要好,不变色,连根带土用白细布或白纸包住。组织分离在接种箱内操作,取一小块菌盖与菌柄相交处,用接种针挑入试管斜面,轻轻压平。由于松乳菇菌根属野性生物易碎,开始无需用刺激性太大的药物(如福尔马林),取种菇块要细心。最好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完成全过程组织分离。
原种培养基配制:配方:松木屑78%,米糠或麦麸20%,糖、石膏粉各1%,另加少量松针水。
栽培种的配制:配方一:松木屑35%,玉米芯25%,松细沙土18%,谷壳10%,麦麸10%,复合肥2%;配方二:松木屑45%,棉籽壳25%,松林土18%,麦麸10%,过磷酸钙1%,糖、石膏各0.5%。
栽培时间一般在夏秋季。
栽培方式
野外撒播栽培,虽然简单,但在菌种埋伏受气候影响,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如播种期长期干旱和长期大雨,就会对刚入土菌种造成损害,发菌不良,但它的优点与野生菇相仿。
野外播种
选自然生长松林地带25年以上,树林间长有少量茅草丛,抽出“t”沟槽播菌种,在松树根周围外,覆上地膜,盖上草和松针,待45d后检查菌丝是否萌发,如发现离菌种槽10--15cm处挖开土层如有菌丝形态,说明已发菌,这时候必须去掉地膜,让其自然生长,如遇雷雨天气,气候适宜,很快就会出菇。开始现蕾大部分在抽槽周围,并且丛生菇比较多,往后菌丝扩散可以在松林周围普遍生长,它的生长与野生菌相似,一般在夏秋气温25℃-32℃之间大量出菇。
在栽培过程中必须注意几点:一是选择松林地带要有一定散射光,即二分阳光,八分阴凉;二是松林播种一定要造成“t”沟槽下种覆土;三是菌种使用期一般2年1次;四是留心观察,精心管理,无需在松林喷洒药物,让它处于自然生长状态。
主要价值
松乳菇是一种珍贵的真菌,营养价值很高,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核酸衍生物,还含有维生素B1、B2、维生素C、维生素PP等元素,不仅味道鲜美可口,还具有药用价值,能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及治疗糖尿病、抗癌等特殊功效,是中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每百克中含粗蛋白19.3克,脂肪6.8克,碳水化合物35.5克,纤维32.4克,还含有18种氨基酸和维生素。菇圆肉厚,质嫩味鲜,香气浓郁,十分爽口。用来炒肉片,风味极佳,用以氽汤,其鲜无比,制成菌油,另有味道,荤炒素制两皆相宜。松乳菇是一种纯天然的珍稀名贵食用菌类,被誉为“菌中王子”。听当地人说,松乳菇以十月中上旬采集的肉质最肥厚,更具口感,特别的浓香,极润滑清爽。
此菇因系菌根菌,在人工培育下尚难形成子实体。松滋科学试验站对松乳菇进行驯化培育研究,并分离制成了纯菌,试验结果的报告文章分别发表于上海《食用菌》和湖北《农业科学》杂志上。
分布范围
松乳菇在北半球分布很广,凡有针叶林(特别是松树)生长的地方,几乎都有松乳菇的分布,南半球仅见于澳大利亚的辐射松林下。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及沿海地区。据文献报道,云南、四川、湖南、辽宁、吉林、河南、山东、贵州、安徽等地都有松乳菇分布,但以湖南、云南发生量最多。据笔者调查,江西也有松乳菇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