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县着力打造百亿级食用菌产业集群

来源:三门峡市乡村振兴局发布时间:05-24

近年来,卢氏县积极抢抓宝贵发展机遇,结合县情概况,立足山水特色和自然禀赋,聚焦发展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着力打造“百亿级食用菌产业集群”,大力实施“产业兴县·三链同构”战略和“产业支撑·强县富民”行动,奋力推动传统食用菌产业转型提升、跨越发展。

一是强化统筹推进,服务发展大局。建立机制明责任。卢氏县建立具有卢氏特色的“链长+链主”双链式“链长制”工作机制,实行产业链链长负责制,形成“链长+链主企业+产业联盟+农户”组织体系。其中食用菌产业链由县委副书记担任链长,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招商引资、龙头培育、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重大事项,研究制定产业链图谱、招商图谱,实现挂图作战。配套政策重支持。争取到“产业强镇”、省级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产业集群等项目支持,县级配套出台《卢氏县香菇产业发展意见》《卢氏县农业产业发展扶持暂行规定》《卢氏县产业振兴奖补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产业奖补政策,针对食用菌标准化种植、菌棒加工、出口加工、精深加工、冷库建设等均给予不同程度的奖补,形成了完备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政策体系。资金支持强支撑。建立财政统筹整合资金绩效管理联席会议机制,由主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财政支出的县级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与,定期会商涉及食用菌产业项目和资金的重大事项,确保项目论证科学、资金安排合理、综合绩效明显。2021年,全县整合资金投入产业项目资金总量为4.2亿元,其中:中省市县四级衔接资金投入产业总量2.8亿元,衔接资金投入到食用菌优势特色产业1.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新增实际投资7.3亿元。

​二是聚焦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潮流。以技术为支撑。探索推广了“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农户+科技指导员”的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模式,前端由科研机构指导企业开展菌种研发、菌棒加工,避免龙头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出现的方向性或颠覆性的错误,少走弯路,减少损失;后端由县里聘用的科技指导员经常性地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掌握最新的生产技术,提高产量,增加收入。通过前后两端发力,把控产业发展最佳航向,让企业和群众少吃亏、多挣钱,降低从业风险。聚焦菌种研发。引导菌种生产企业加强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校合作,先后与上海农科院、河南农科院开展“院县共建”,成立河南金海中原食用菌研究院,共同开展菌种繁育推广等技术攻关。先后投资3500余万元建成豫西地区最先进的菌种研发实验室,配套各类实验设备、液体菌种专用研发设备,聘请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授权或转化专利成果16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项、承担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特别是该中心与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合作开展的香菇液体菌种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项目,2020年4月经中国菌物学会组织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是强化利益连接,带动群众增收。建立机制。主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基地承载+农户参与”的效果。龙头企业负责菌种研发、菌袋生产、技术服务、产品回收、统一销售、品牌打造、装备制造等,拉长了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合作社负责建设示范基地、组织群众参与生产。产业基地发挥示范引领、聚合带动作用。群众通过设施租赁、订单农业、劳务增收等方式,融入产业链条,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金融支撑。在创建全省金融扶贫试验区的过程中,卢氏县围绕食用菌产业探索推出了“香菇贷”“新型政银担”等供应链金融助农产品。引导菌袋加工企业和购买菌袋群众建立一个长期稳定合作的产业化联合体,银行根据双方买卖合同,对购买菌袋群众进行授信,企业进行担保,信贷资金到位后委托支付给企业,群众凭银行支付凭证提货,实现资金闭环管理,有效避免资金挪作他用,降低了银行风险。

​下一步,卢氏县将继续围绕完善产业体系,理清思路,提高标杆、苦干实干,擦亮叫响卢氏食用菌品牌,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扩大工厂化菌袋生产占比,建设更多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合理布局冷藏设施、烘干加工设施及交易市场,深入推进精深加工等方向,通过财政资金的撬动,不断延伸产业链、融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拓宽收益链,让群众在共同做大产业蛋糕的同时获得实实在在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