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平泉市
平泉市,隶属于河北省承德市,由河北省直辖,承德市代管。地处河北省东北部,为辽宁、内蒙古、河北三省交界地,东与辽宁省的凌源市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相连,西邻承德县,南邻宽城满族自治县。市域总面积3294平方千米。平泉市辖7个镇、5个乡、8个民族乡,8个社区、334个行政村。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399378人(第七次人口普查)。
平泉市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老马识途”、“望梅止渴”等典故都出自平泉。素有“通衢辽蒙、燕赵门楣”之称。历史上平泉处在草原大漠与农耕区域的过渡地带,这里走出了主宰中国北方200多年的契丹民族,现存辽大长公主墓、窦景庸墓、会州城等古遗址、古墓群160多处,有馆藏文物1.8万件,其中三级以上446件,辽金文物占70%,被国家和河北省文物专家誉为“南有定州定瓷好,北有平泉辽金文物精”。
2019年,平泉市地区生产总值1546643万元。
2018年9月29日,河北省政府发出通知,正式批准平泉市退出贫困县序列。2019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20年9月,入选河北省食品产业强县(
- 中文名
- 平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
- 气候条件
- 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
- 面 积
- 65000亩
- 人 口
- 47万人(2004年)
- 总面积
- 65000亩
- 总产量
- 580000吨
- 总产值
- 60亿元
- 主要品种
- 香菇、平菇、双孢菇、滑子菇、杏鲍菇、黑木耳、灵芝
- 从业人口
- 10000 人
- 主要栽培方式
- 双层拱暖棚周年栽培、双层公冷棚、单拱立袋栽培、冬季日光温。
- 原材料使用情况
- 木屑、玉米芯、麦麸、石膏、麦草。
- 废菌包处理情况
- 机制炭、用于烧烤无烟、蔬菜栽培机制无土栽培蔬菜机制、培养基的机制、有机肥燃料压块直接拉到热电厂。
- 主要选用菌种
- 808、168、0912 秋1、135、610滑子菇:宝生2号、112杏鲍菇菌种是从日本台湾引荐。
- 产品加工情况
- 润龙、森源
- 产品品牌商标
- 森源、菇芳园
- 产品销售渠道
- 出口和内销北、上、广及省会级城市。
- 生产机械化程度及主选设备
- 生产机械化程度及生产设备
目录
- 1基地介绍
基地介绍
平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平泉自古就是野生菌类的盛产地,素有“鸡鸣三省,菇香九州”的美誉。这里林木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秀美,气候凉爽、温差大,发展食用菌产业得天独厚。平泉食用菌产业发展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通过历届市(县)委、市(县)政府30余年持之以恒的精心打造,目前已经成为全市最具优势特色、产业链条最完整、辐射带动能力最强、农民从中受益最多农业支柱产业。
截止2018年末全市食用菌基地面积达到6.5万亩,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产规模达到6.4亿袋,产量58万吨,产值60亿元,从业人数达到12万人,提供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栽培品种发展到香菇、滑子菇、杏鲍菇、平菇、黑木耳、双孢菇、羊肚菌、平菇、双孢蘑、虫草、灵芝等十余个,累计建设10亩以上食用菌园区1500多个,起草制定省、市地方标准20项。工厂化杏鲍菇企业发展到5家6处,工厂化双双孢菇企业1家,工厂化企业日生产能力达到100吨。形成了草木腐菌并存、长短周期衔接、顺反季栽培互补、设施化工厂化相结合的发展新格局。有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菌种厂18家,年可提供标准化的优良菌种1500万袋。食用菌产业拉动了菌需物资、运输、包装、建材、机械设备制造、餐饮住宿、楼市、家电轿车等行业的消费,间接为市财政提供了一定的税收。同时我市食用菌辐射带动周边6个省区20余个市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菌乡”。近年来获得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滑子菇之乡、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全国优秀香菇出口基地县等国家、省市各种荣誉称号和认证达80余项,平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反季节香菇生产基地,“平泉香菇”获得农业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经国家商标局核准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连续7年获批为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是平泉市食用菌产业区域公用品牌代表产品。
平泉建设平泉市食用菌研究会、平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本土科研实体15家,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河北农大、河北师大生命科学院等10余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成功推动了国家级食用菌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河北平泉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落地建设,目前全市累计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145个,取得各项专利12个,特别是“香菇周年化栽培集成模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培育壮大了森源、润隆、瀑河源、燕塞、金稻田、亿园等食用菌生产加工及流通企业4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以速冻、罐头、即食包装、饮料等深加工产品加工能力达10万吨,和其余产品全部以保鲜、烘干等形式销往国外16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60余个大中城市。培育打造了“森源”、“菇芳源”、“润隆”、“百菇宴”、“瀑河源”等多个知名品牌。平泉市成立食用菌合作社400多家,其中国家级合作社2家;成立家庭农场20多家。培养各类食用菌经济人3000余人,建设食用菌购销网点100余处。按照“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标准建造了中华菌文化博览中心,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融历史文化、资源民俗、艺术观赏、器物博览、科普教育、学术交流于一体,有效助推了食用菌文化快速传播。
市政府每年出台优惠政策,年安排1000-3000万元补贴资金,对产业发展重要节点持续支持。专门成立了正科级事业单位平泉县食用菌产业服务局,负责全县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菌种监管执法及市场运营和技术服务工作。平泉坚持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加快农民脱贫和致富步伐的第一产业来抓,特别是探索实践的食用菌产业“经营零风险、投入零成本、就业零距离”的“三零”精准扶贫模式,被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全国十大产业扶贫范例”,在我市成功召开了全国产业扶贫现场会,为多地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切切实实让贫困群众与食用菌产业“结了亲”,获得了持续稳定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