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房县

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东连保康、谷城县,东北交丹江口市, 南临神农架林区,西与竹山县毗邻。房县古称"房陵",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有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全国著名的"木耳之乡"、 "黄酒之乡"。截至2012年,房县下辖12个镇、7个乡、1个国营林场、国土总面积5110平方公里,人口48.8万人,国家级贫困县。


总面积
3500亩
总产量
2625吨
总产值
2.1亿
主要品种
香菇、木耳。
从业人口
3500人
主要栽培方式
春栽、反季节。
原材料使用情况
硬杂木屑、麸皮、石膏
主要选用菌种
L808、9608。
产品加工情况
烘干
产品品牌商标
房县香菇、房县小花菇。

基地介绍

湖北房县地处秦巴山脉腹地,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适宜,是公认的食用菌生产“黄金地带”。所产食用菌口感润滑、香味浓郁,营养成分及药用价值高,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2008年房县香菇、黑木耳通过农业部、工商总局和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5年荣获“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0强”; 2016年荣登“全国果菜产业百强地标品牌”榜,分别荣获“十大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和“十佳文化传承地标品牌”;2014年在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热播。2017年6月3日,欧盟委员会官方网站公示中国和欧盟互换认证的100个地理标志产品中,就有房县黑木耳、房县香菇。

    “房县黑木耳、房县香菇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通过农业部认定。黑木耳深孔、密植、喷灌栽培技术实现当年点菌当年采摘。仿生态袋料香菇在推广“春栽”“秋栽”的基础上,发展了“夏菇”生产,生物转化率达85%以上。2017年,房县发展椴木黑木耳12万架、椴木香菇5万架,羊肚菌示范基地300亩,袋料食用菌4000万袋,食用菌总产量2.01万吨(干鲜混合),实现产值6.52亿元,出口创汇5000多万美元。建成400万袋以上食用菌重点乡镇5个,20万袋以上的食用菌专业村50个,50万-100万袋园区10个,商品菌包年生产能力达800万袋。有2万多农户、近4万人常年从事与食用菌相关联的产业,带动贫困户720户1582人脱贫。食用菌产业成为全县重要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

   日前该县食用菌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结为联盟,抱团发展。面向市场,制定完善食用菌生产标准,推广准技术操作流程,实现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打造房县小花菇、房县黑木耳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近年,房县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八大产业之一,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在县农业部门牵头下,食用菌产业协会在食用菌业主、主管部门、消费市场之间架起沟通桥梁。协会充分发挥产、供、销协调功能,加快产品研发,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平台。为发挥抱团优势,合作社组织开展行业内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合作交流,提高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