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卢氏县
卢氏县,隶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历史悠久,始建于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2100多年来县名未改。
卢氏县区位独特,交通便利,地处河南省西部,三门峡市西南方向,位于两省八县结合部,县境东西宽约72公里,南北长约92公里,总面积4004平方公里。卢氏县气候宜人,四季鲜明,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带,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点。
卢氏县先后出土了卢氏跗猴、洛河中兽、卢氏恐龙、卢氏智人等一大批古生物化石,是全国唯一有化石实物可考的“龙猿相揖别”之地;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商代文化遗址等一大批遗迹遗址,是河洛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934年,红二十五军曾转战于此,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是河南省13个革命老苏区县之一。
- 总面积
- 1.8亿袋+135亩
- 总产量
- 22.6万吨
- 总产值
- 13.6亿元
- 从业人口
- 115000万人
- 主要栽培方式
- 代料栽培:春栽和夏栽
- 原材料使用情况
- 卢氏县食用菌生产原料主要从湖北、山西、陕西等地林区购进木屑,部分以当地果园改造修枝抚育枝桠柴为原料。
- 废菌包处理情况
- 70%群众用于烘干燃料,20%用于有机肥添加物,10%由外地客商购买用于饲料添加物。
- 主要选用菌种
- 9608,向阳1、2号,939,华农808
- 产品加工情况
- 卢氏县食用菌产品绝大部分以鲜品和烘干后原材料形式销售,出口企业以筛选分级后装箱出口,部分以真空压缩产品出口。
- 产品品牌商标
- 伏牛、绿之源、向阳蕈珍、大桑沟、菇飘香
- 产品销售渠道
- 国内大中城市农产品市场,出口东南亚越南、泰国、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家。
- 生产机械化程度及主选设备
- 群众分散生产以及小型装袋机和常压灭菌锅炉进行人工生产,信念、金海两大公司以全自动工厂化标准化生产。
目录
- 1基地介绍
基地介绍
卢氏县位于河南省西部,三门峡市西南方向,处于两省八县结合部,县城距三门峡市区135公里,东与洛阳市的洛宁县和栾川县相连,西与陕西省商洛市的洛南县相邻,南接南阳市西峡县和陕西省商洛市的丹凤县、商南县,北与灵宝市相接。全县总面积4004平方公里,辖9镇10乡、352个行政村、4113个自然村,总人口38.2万,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的深山区县。
卢氏县具有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食用菌生长环境优良,适宜食用菌生长。全县19个乡(镇)均有食用菌生产,主产区集中在西南山区官坡、狮子坪、五里川、瓦窑沟、朱阳关等 7乡(镇)。主产区内环境优美、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降雨量、日照指数、土壤酸碱度、河流涧溪水质十分适合食用菌生长。优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卢氏食用菌产品的多样性和品质的卓越性,尤其是卢氏香菇、卢氏黑木耳颇为有名。
卢氏香菇朵大肉厚、质细嫩、味鲜美、气味芳香、滑润爽口,营养丰富,干品粗蛋白含量20%,高于行业标准(GHT 1013—1998)15%的指标要求,碳水化合物45%,高于行业标准40%的指标要求,粗纤维7.8%,高于行业标准6%的指标要求,还富含锌、硒、钙、铁、磷等矿物元素,营养品质超过其他地区同类产品,长期食用能盛胃气,入肝经,有抗癌功效,还能降低胆固醇,预防肝硬化,经常食用可使人体健康,延长寿命。80年代卢氏开始开始大规模种植香菇,90年代末,香菇生产实现了段木向菌棒的成功转型,有效提高了产品产量和质量。2018年香菇规模达到1.76亿袋,鲜品产量223548吨,产值13.4亿元。
卢氏黑木耳形如牡丹,俗称"卢耳",风味独特、朵大肉厚、质细滑润,富含丰富粗蛋白、总糖、纤维素等营养物质,干湿比1:18—20,超过国家标准(GBT 6192—2008)一级黑木耳1:13的指标要求,水泡后柔软多姿,吃起来脆而不艮、滑而不腻的特性,享有"黑木耳之乡"的美称。具有补气养血、润肺止咳,降低血脂,抗凝血,降血压,抗动脉硬化,延缓衰老等功效。之前,我县均为野生木耳,1964年卢氏县开始进行椴木人工种植黑木耳。90年代末,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成熟。随着香菇市场的兴起,木耳生产量萎缩。目前,卢氏黑木耳年栽培规模在265万袋,年产黑木耳干品260吨,年产值132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