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织金县
织金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地处乌江上游支流六冲河与三岔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总面积2868平方公里;最低海拔860米,最高海拔2262米,县城海拔1310米;年平均气温14.1℃,年降雨量1436毫米,年日照1172小时,无霜期327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县城距省会贵阳市157公里、毕节市政府所在地144公里;全县国土面积2868平方公里;最低海拔860米,最高海拔2262米,县城海拔1310米;年平均气温14.1℃,年降雨量1436毫米,年日照1172小时,无霜期327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辖32个乡(镇)、574个村(居)委会、4721个村民组,总人口108.62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彝、白、布依、仡佬、蒙古、回、水等。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89.3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93.76亿元,财政收入25.04亿元。
- 总产量
- 2000吨
- 总产值
- 11.96亿元
- 从业人口
- 46800人
目录
- 1基地介绍
基地介绍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织金竹荪的特点在于其形态优美若仙,其菌蕾绽放后,迅速挺立起一根海绵状的玉柱,顶端长有斗笠状的菌盖,并垂绕着一圈婆裟的白纱裙,因其具有优美的体姿、鲜美的口味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而被人们誉为“真菌皇后”、“真菌之花”、“山珍之王”。织金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毕节试验区南部,地处乌江上游支流六冲河与三岔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因其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合食用菌产业发展。目前,织金县种植竹荪面积达2万亩,年产竹荪2000吨,总产值11.96亿元,覆盖贫困人口46800人,直接带动16000余人脱贫致富,为当地群众撑起了一把“致富伞”。织金县建成了“科技人员+科技二传手+种植大户+贫困户”的技术推广网络,培训农民技术人员、种植农户20万余人次,全县40%以上的农户掌握了竹荪栽培技术,同时成立了10余家竹荪销售公司,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将竹荪销往全国并出口至东南亚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