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青川县

青川县,四川省广元市下辖县。青川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甚多。青川县名因“其水清美”而得(“其水”指青竹江)。自西汉置郡至今,历代设置州、县、郡、所、司、汛17次,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古时是秦陇入蜀之咽喉。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62军一部奉命解放青川,并于同年12月19日建立了青川县人民政府,隶属川北人民行政公署剑阁专署(驻广元县)。1953年剑阁专署改名广元专署;同年撤销广元专署,青川县划归绵阳专区。1985年2月由绵阳地区划归地级广元市。

青川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白龙江下游,川、甘、陕三省结合部,位于东经104°36'-105°38',北纬32°12'-32°56',处于中国中西部交接地带上,周围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甘肃省陇南市文县、武都区,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平武县,广元市利州区、朝天区、剑阁县等八县(区)相邻,素有“鸡鸣三省”、“金三角”之称。212国道、543国道(原105省道)、兰海高速公路、广平高速公路(规划)、宝成铁路、西成高速铁路等贯穿境内,5·12汶川地震后,青川县城于乔庄镇原地重建,县城部分功能向竹园镇分流。

总面积
1.93万亩
总产量
13200吨
总产值
3.45亿元
主要品种
黑木耳、香菇、竹荪、羊肚菌
从业人口
2000人
产品品牌商标
青川黑木耳”、“青川竹荪”、“青川竹荪”

基地介绍

青川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3.77%,森林覆盖率和空气质量一直位列川东北地区榜首,主要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Ⅱ类标准,境内富集食用菌品种和丰富的菌材资源,食用菌因其独特的品质而闻名遐迩,素有“山珍之最在青川”的美誉。近年来,青川县充分利用食用菌品牌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取得明显成效。青川县发展食用菌1.93万亩(其中黑木耳0.4万亩、香菇0.5万亩、竹荪0.35万亩、羊肚菌0.65万亩)。2018年产食用菌1.32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1.6亿元。2019年上半年,该县实现食用菌产量3930吨、总产值3.45亿元。带动从事食用菌生产和加工的农户5175户;菌农实现户均年收入2.63万元,带动1618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46万元。开创了“三资入股”“飞地扶贫”等特色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全县依靠食用菌产业发展脱贫1300余户。青川食用菌产业以黑木耳、香菇、竹荪、羊肚菌为主。其中,“青川黑木耳”“青川竹荪”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青川羊肚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截至2018年,该县共开发青川黑木耳、青川竹荪、青川羊肚菌、香菇等4个产品。供认证“三品一标”食用菌产品6个。青川黑木耳、青川竹荪、香菇等食用菌产品远销欧盟、南美、香港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