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瓯市

建瓯市,福建省县级市,南平市代管。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设建安县,1913年并建安、瓯宁两县为建瓯县。1992年10月撤县设市。

建瓯市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西北侧。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3℃,降雨量1600—1800毫米。疆域总面积42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0.7万亩,是福建省陆地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48亿元。

建瓯历代为郡、州、府、路、道治所和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出过1154名进士、6名状元、10名宰辅大臣,是福建历史上出进士最多的县。宋代理学家朱熹成长于建瓯,史称“三杨辅政”的政治家之一杨荣和历史学家袁枢、音韵学家吴域、外交家徐竞、文学家吴激、现代革命先驱杨峻德等一些名垂青史的人物诞生于此。

总面积
2480万袋
总产量
9475吨
总产值
1.3亿元
主要品种
香菇、蘑菇、黑木耳(毛木耳)、竹荪、金针菇、草菇、凤尾菇、猴头菌、灵芝、姬松茸
从业人口
6000人

基地介绍

 建瓯市地处福建省中北部,森林覆盖率达71.8%,现有木材贮蓄量2324万m3,丰富的资源,是该市发展食用菌的条件得天独厚,食用菌生产被市政府列为市十大支柱产业之一。

1、发展历史:自古以来,该市百姓就知采集野生菇菌用以自食、出售或做药,主要种类有香菇、黑木耳等。据县志记载,“香菇向系浙江庆元、龙泉、景宁三县人营业……”。该市人工栽培食用菌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当时品种少,产量低,基本上还处在摸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该市的食用菌事业也跟随着本市的经济突飞猛进。

2、生产现状:近几年来,全市食(药)用菌的生产品种有香菇、蘑菇、黑木耳(毛木耳)、竹荪、金针菇、草菇、凤尾菇、猴头菌、灵芝、姬松茸等,其中主要以香菇、黑木耳、竹荪为主,每年产量都占食用菌总产的90%以上。建瓯市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按统一大棚建设、统一菌棒生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保底收购“四统一”原则,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促进了贫困户脱贫致富。2018年,全市种植各类食用菌2480万袋、产量9475吨,产值131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