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古田县
古田县,福建省宁德市下辖县。古田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建县。1949年6月14日古田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古田属福建省第二专区,1950年4月第二专区改称南平专区。1963年改属闽侯专区。1970年改属宁德专区。
古田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古田溪中下游,地理坐标为北纬26°16'-20°53',东经118°32'-119°24',面积2385平方公里。境内气候类型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短夏长,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四季不甚明显,各地差异较大。
古田交通发展兴替,历史上是全省交通要道,外福铁路、闽江航道径抵省会,国道、省道贯穿境内。在上一轮的高速、高铁、国省干道发展中,曾一度被边缘化。随着2011年宁德至古田公路通车,2015年合福高铁、京台高速相继建成通车,古田又重新成为了交通枢纽。古田是传统农业大县,主产食用菌、水果、淡水鱼、林竹等,全县种植食用菌品种36个,年产量75万吨,产业总产值97亿元,其中银耳产量占全国总量90%以上,被誉为“中国银耳之乡”“中国食用菌之都”。古田是福建省最大库区移民县,1958年建设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01工程”
- 总面积
- 14亿袋
- 总产量
- 87万吨
- 总产值
- 58亿元
- 主要品种
- 银耳、茶树菇、香菇、猴头菇、鸡腿菇、杏鲍菇
- 从业人口
- 30000人
目录
- 1基地介绍
基地介绍
古田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这里素有“中国食用菌之都”美誉,是全国最早发展食用菌种植的地区之一。多年来,古田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把食用菌产业培育成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村脱贫攻坚的富民产业。目前,古田县约 70%的劳力从事食用菌产供销活动,70%的农业总产值来源食用菌生产,70%的农民现金收入来自食用菌产业。
2018年,全县共栽培各类食用菌14亿袋,总产量87万吨(鲜品),产值58亿元,出口创汇2.87亿美元,产业链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其中,年产量上万吨的品种有银耳、茶树菇、香菇、猴头菇、鸡腿菇、杏鲍菇,特别是银耳产量达35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0%。在食用菌产业带动下,古田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5年保持全市第一。
古田食用菌的栽培品种、产量规模、科研水平、营销网络等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近年来,古田县相继被授予“中国食用菌之都”“中国银耳之乡”“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县”“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等称号。古田食用菌产业链条完善,相关从业人员近30万人,形成了从原辅材料供应到科研、制种、栽培、加工、销售、机械设备、技术推广等各个环节的专业队伍体系,产业链的分工愈加精细。食用菌领军人物李玉院士赞誉古田县,为“中国菇业之源,世界菌业之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