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改临

涂改临,龙海市九湖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漳州天珍菇业有限公司、天珍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创始人,“全国食用菌先进生产者”和“全国食用菌行业新闻人物”。49年致力于食用菌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积极做好新产品、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普及工作,是漳州乃至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领航者。他所一手创办的这个民营研究所,是漳州食用菌历史最悠久的“栽培技术营”,堪称食用菌产业技术革新的一颗“小心脏”。涂改临49年的“传技布道”,不但造福了当地百姓,也为我国“南菇北移”做出了杰出贡献,哪里有蘑菇生产,哪里就有漳州技术员的身影,饮誉食用菌界。

中文名
涂改临
籍贯
福建省龙海市人
性别
出生年日
1951年6月出生
职业
高级农技师
出生地
福建
民族
国籍
中国

人物简介

涂改临,龙海市九湖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漳州天珍菇业有限公司、天珍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创始人,“全国食用菌先进生产者”和“全国食用菌行业新闻人物”。49年致力于食用菌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积极做好新产品、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普及工作,是漳州乃至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领航者。他所一手创办的这个民营研究所,是漳州食用菌历史最悠久的“栽培技术营”,堪称食用菌产业技术革新的一颗“小心脏”。涂改临49年的“传技布道”,不但造福了当地百姓,也为我国“南菇北移”做出了杰出贡献,哪里有蘑菇生产,哪里就有漳州技术员的身影,饮誉食用菌界。








平生经历

1966年,涂改临初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到九湖镇新塘村插队。1973年,生产队开始种蘑菇,他开始接触蘑菇。这是他一生与蘑菇结缘的开始。在生产队,由他负责的蘑菇种得特别好,慢慢传开了。

1979年,龙海县供销社招收他当技术员,指导整个龙海县的蘑菇生产。那时,蘑菇种植采取的是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产品。这个时期,漳州的蘑菇产业才刚刚开始起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漳州的蘑菇种植范围慢慢扩大。改革开放以后的1983年,涂改临先是创办了龙海县九湖食用菌厂,继而在1987年成立食用菌研究所,开发食用菌的新品种进行推广。没想到,这个研究所一开就是30多年,成为推动漳州食用菌产业技术革新的“小心脏”。

涂改临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划分成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是从1983年到1993年,这十年是帮助农民致富的十年。涂改临最早开始推广的是毛木耳,从实验室种植出来,一开始一个农户的种植量只有5000多袋,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量栽培。不过,就是这样的开始,造就了漳州毛木耳从无到有,并最终成为全国最大的毛木耳生产基地。

随着食用菌种植技术的成熟,1993年至2003年,涂改临不断推出新的食用菌品种,致力于帮助农民进入规模化的栽培,从过去几千袋的小量种植,逐步提高到几十万袋的种植规模。

2003年以后,漳州进入杏鲍菇工厂化时代,杏鲍菇的产量逐年增加,到2010年杏鲍菇工厂达到80多家,杏鲍菇日产量300多吨,累计投资超过6亿元。漳州成为杏鲍菇的主要生产基地。涂改临是杏鲍菇工厂化的主要推动者。

力推“蘑菇工厂化”

“从60年代至今,漳州蘑菇的种植已经有50年的历史。传统模式堆垛粪便横流,造成地下水污染,环境一定要整治。蘑菇的发展,为漳州创造了很好的效益,一定要升级。”

从2011年起,涂改临开始推行蘑菇工厂化,他先后学习考察了欧美及国内的工厂化生产企业,经过研讨论证,提出建设蘑菇工厂化示范点“漳州模式”的发展计划。

2015年,漳州台商区出台扶持蘑菇发展政策,并责成区内龙头企业、合作社率先进行工厂化示范。未来3-5年,蘑菇产业将成为台商区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逐步实现一村一厂、一户一车间的家庭蘑菇工厂格局。这是涂改临花费了5年时间推行蘑菇工厂化的初步成果。

所谓的蘑菇工厂化,指的是“政府牵头、龙头企业承建,合作社示范、种植户购买服务”的发展模式,通过投建蘑菇三次发酵料生产基地,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生产优质标准的蘑菇三次发酵料,以龙头带动农户,引导农民实现真正意义的工厂化生产,由一年1茬栽培变为一年6~8茬栽培,彻底改变50年的传统生产模式,向工业化模式转变。

从事食用菌研究40多年来,涂改临最切身的体会是:”食用菌的推广是很快的,只要做出样板就行了。” 2004年,他建了7个杏鲍菇示范菇房,如今发展出80多个杏鲍菇工厂化的企业。他相信,以台商区为试点,蘑菇的工厂化将很快在全市推广开来,他预计这一轮的产业升级大概还需要5年的时间。

半机械化、工厂化、墙体式、温控、周年性栽培袖珍菇、金针菇、杏鲍菇等珍稀食用菌,代表着未来农业工业化发展趋势。漳州现有嘉田、成发、天珍菇业等85家食用菌企业进入工业化生产,成为全国食用菌生产工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南菇北移”大本营

在漳州蘑菇种植规模的崛起的同时,作为食用菌大本营的栽培技术,也逐渐走向了全国各地,哪里有蘑菇栽培,哪里就有漳州的技术员。由此,涂改临堪称全国性蘑菇栽培技术的“鼻祖”,他的研究所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内,持续为整个产业输送栽培技术。

1984年,他创办的《食用菌信息》报,至今已出版400多期,印数达到100多万份,免费分发全国各地菇农。1979年首创简易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方法,在福建省闽南漳州地区迅速推广,现在已推广到全国各地。

   1984年以来,他为漳州地区研究、开发了十几个食用菌新品种,使漳州市成为全国最大的蘑菇和白背木耳生产基地,并推动漳州市食用菌向规模化、工厂化方向发展。

2003年4月,涂改临荣获“福建省劳动模范”称号,2005年11月被评为全国食用菌先进生产者,2006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2006年度全国食用菌行业新闻人物。

“我的研究所就像一个技术营,新的来培训,老的技术员出去指导栽培。”让涂老颇为自豪的是,漳州是全国范围内“南菇北移”的大本营,从他研究所走出去的技术员,服务于全国各地的蘑菇生产。

社会职务

涂改临自1983年以来,致力于食用菌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普及工作。为漳州市乃至全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983年,毛木耳袋栽研究获得成功。1984年,袋栽香菇试验取得圆满成功;1986年,首创“简易灭菌炉灶”;1990年,首创“蘑菇培养料短期快速二次发酵法”;1998年,首创漳州茶树菇袋栽先例;2000年,首创漳州市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先例;2002年,与福建省农科院、福建省农林大学合作的国家攻关项目“谷秆两用稻的选育及其秸秆高效利用技术”,荣获福建省2002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5年首创漳州市蟹味菇工厂化栽培先例并圆满完成漳州科技局下达的科研项目“真姬菇标准化栽培研究与开发”;2007年完成了福建省科学技术厅下达的“真姬菇工厂化栽培品种选育和开发研究”科研项目。

2012年,发起全国杏鲍菇公益宣传,发动业界热心人士捐助筹集资金十多万元,策划编印《杏鲍菇菜式100例》印刷数量45000册,免费赠送给全国各地消费者。

2016年,建设了8个菇房的蘑菇工厂化“漳州模式”示范点。

主要成就

涂改临现为九湖食用菌研究所长,本所是闽南食用菌行业唯一集开发研究、技术推广、普及科学知识为一体的食用菌研究所,建所以来,在上级党委和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他数十年如一日带领全所人员普传科学知识、苦攻技术难关,共开发新品种20多种,完成10项科技项目,共开展科普讲座48次,听讲人数达到3500人,共为全国各地菇农免费培训16次,人数共达1760人次,2004年至2006年期间共为科普设施、活动支出52万元,培育出食用菌科技示范户53户,共发放《食用菌信息》、《龙海市蘑菇高产栽培新技术》书籍、《蘑菇图片资料集》3种资料,发放册数高达180000册,共更新宣传栏内容16次直接受益1700多人,共辐射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

无论是作为企业领导者,还是食用菌产业的一名从业者,他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漳州市的食用菌业发展作出了无私奉献,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所长涂改临同志验证着对食用菌产业的执着贡献,也验证了他为行业的发展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1986年11月,他被评为“省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先进个人” ,1987年11月被评为“一九八七年全省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1989年4月荣获“一九八八年全国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光荣称号, 1997年7月被评为福建省“十佳农民科技示范户”,1997年8月被授予“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工作者”,1997年10月获得了“福建省第二届哈曼尼科普奖”,参加完成省农业科学院、农林大学“谷秆两用稻的选育及其秸高效利用技术”科研攻关项目,荣获省2002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4年被中共龙海市委宣传部授予《龙海市基层文化中心示范户》,2005年11月被评为全国食用菌先进生产者, 2006年12月荣获龙海市科协“2005-2006年度农村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2006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用菌行业新闻人物,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食用菌产业科普工作的领军人物。

漳州食用菌产业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科技是导航,人才是关键。福建省龙海市九湖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涂改临就是漳州食用菌行业科技架桥人之一,他致力于组织食用菌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积极做好新产品、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普及工作,同时,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研究试验,在取得成果后及时推广应用,带动周边菇农进行规模化生产,使技术成果及时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本地区乃至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受到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菇农的好评。涂改临从2004年开始,先后帮助本地菇农设计建成10个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天珍菇业、和发菇业、南盛菇业、宏宁菇业等菇厂,引进并推广适宜本地栽培又适销对路珍稀食用菌品种,除提供菌种、技术服务外,还组织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网上菇品销售,解决菇农卖菇难的后顾之忧,使珍稀食用菌在九湖镇形成规模化生产,建有标准化温控菇棚10万平方米,年栽培900多万袋,产值近2千万元,农民从中获利一千多万元,除此之外,他还帮助省内外设计多家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企业,促使漳州市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走向全国的前列,迎来美国、荷兰、俄罗斯等国外专家的光临参观,受到了国际蘑菇学会主席格雷格.西蒙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近年来,在涂改临推广下,漳州食用菌珍稀新品种秀珍菇、鲍鱼菇、猪肚菇、杏鲍菇等已形成产业化规模,整个漳州的食用菌业已向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发展。涂改临帮助周边200多户菇农栽培价格高、经济效益好的珍稀食用菌,向他们提供菌种、原材料、技术指导、产品收购全方位的服务。现在,漳州全市珍稀食用菌新品种年栽培量已达8000多万袋,产值2亿多元,菇农收益可达1亿元以上。许多菇农都是从几千元本钱起家,发展到现在已有几万元甚至几千万元的资产积累,使许多菇农实现了致富的梦想。

涂改临在不断研发新品种的同时,正在开发电脑化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种菇,并计划在二年内帮助漳州菇农再建10个日产2吨杏鲍菇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推进漳州食用菌向现代化迅速发展,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的典范。现在,涂改临又积极参与漳州市食用菌工业园建设策划,将设计规划占地1500亩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园区和旅游观光园区,届时,食用菌将成为漳州市现代农业的标志。

由涂改临担任主编的刊物《食用菌信息》,于1984年创刊,二十多年来从未间断,至今已出版400多期,印数达到100多万份,免费分发全国各地菇农。2006年12月9日-10日,成功举办首届漳州市食用菌科普展示展销会,宣传食用菌科普知识,免费为上万菇农提供直接的技术指导,使他们走上致富的道路。

多年来,涂改临积极承担、圆满完成上级科技部门下达的科技项目,其中漳州市科技局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真姬菇周年化标准栽培的研究与开发》、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棕色蘑菇新品种研究与开发》、龙海市科技局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滑菇速生高优良品种的选育》、福建省科学技术厅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31日《真姬菇工厂化栽培品种选育和开发研究》等。

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深入推进,为我国农村科普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涂改临同志决心带领食用菌行业同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改写50年来漳州蘑菇产业的传统生产模式第一人

从2010年开始,涂改临所长致力于蘑菇工厂化、标准化的研究与探索,先后学习考察了欧美及国内的工厂化生产企业,经过研讨论证,提出建设蘑菇工厂化示范点“漳州模式”的发展计划,并及时向市、区领导建议。2015年,漳州台商区主要领导采纳建议,同时出台扶持蘑菇发展政策,并责成区内龙头企业、合作社率先进行工厂化示范。

涂改临所长5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改写50年来漳州蘑菇产业的传统生产模式,提出一村一厂,一户一车间的“漳州模式”,使一家一户也能实现机械化操作,能够周年生产,打造家庭式的蘑菇工厂,得到漳州市政府、漳州台商区政府的认可。

2015年2月5~8日,所长涂改临带领漳州台商投资区政府考察团到山东考察蘑菇工厂化生产。在漳州市政府和台商投资区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确定了在台商投资区建设三个蘑菇工厂化示范点,2016年上半年已先后建成投产。采用“政府牵头、龙头企业承建,合作社示范、种植户购买服务”的发展模式,通过投建蘑菇三次发酵料生产基地,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生产优质标准的蘑菇三次发酵料,以龙头带动农户,引导农民实现真正意义的工厂化生产,由一年1茬栽培变为一年6~8茬栽培,彻底改变50年的传统生产模式,向工业化模式转变。未来3~5年,蘑菇产业将成为漳州市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实现一村一厂、一户一车间的家庭蘑菇工厂格局。

2016年11月14~17日第十届漳州中国蘑菇节期间,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食用菌行业专家、学者、从业者500多人观摩台商投资区东美蘑菇工厂化示范点,对涂改临所长提出的打造“一村一厂,一户一车间”的家庭工厂化模式,给予很高的评价。国际蘑菇学会主席格雷格·西摩、李玉院士先后到台商投资区东美蘑菇工厂化示范点参观,称赞家庭蘑菇工厂是个好模式。

2017年5月19日,福建省食用菌行业协会第二届第三次理事(扩大)会在漳州芗江酒店举行。会上,举行2016年度福建省食用菌行业“十大事件”表彰,龙海市九湖食用菌研究所《双孢蘑菇“一村一厂,一户一车间”的漳州模式》被评为2016年福建省食用菌行业十大事件之一。

漳州台商投资区蘑菇产业的升级,将为全漳州市蘑菇产业升级作出示范,使具有五十年历史的漳州市蘑菇产业能够持续发展,保持栽培面积、加工量、出口量全国第一的地位,再次创造出新的蘑菇工厂化漳州模式,引领中国蘑菇产业向正确方向的发展。这是继1980年漳州蘑菇二次发酵法推广的第一次革命后,漳州蘑菇产业的第二次革命,是漳州市蘑菇发展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

涂改临所长从2011年到2015年,用了五年时间说服政府重视漳州市蘑菇产业升级,得到漳州市政府、漳州台商区政府的认可,并出台扶持蘑菇发展红头文件。现在又定下第二个五年计划,从2016年开始到2020年,五年实现漳州市50﹪以上农户进入蘑菇工厂化栽培,成为改写50年来漳州蘑菇产业的传统生产模式第一人。

经典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