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 首页
  • 名人
  • 名企
  • 基地
  • 品种
  • 百科资讯
  • 年度大事记
  • 调研报告
  • 专家论文
河南省镇平县

镇平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毗邻南阳市卧龙区,辖19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410个行政村,总人口105万,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山丘平各占三分之一。镇平县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玉雕之乡”、“中国地毯之乡”、“中国金鱼之乡”、“中国玉兰之乡”,是河南省命名的18个综合改革试点县和26个城镇化重点县之一。

河南省南召县

南召县,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北靠伏牛山,南临宛襄平原,古有"北扼洛阳、南控荆襄咽喉"之称。南召历史悠久,夏商时属豫州,秦时置雉县,唐时为向城县,明成化十二年置南召县,是中国早期人类重要发源地之一。现存距今50万年前的中原人类始祖:南召猿人、被列为国家名录的:楚长城遗址等遗址。南召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兼而有之,旅游资源单体总数586个,数量与质量均居南阳市第一,位居河南省前列,被国家旅游协会评为"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旅游业已成为南召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南召拥有:五朵山风景区、真武顶风景区、南召宝天曼、白河第一漂、猿人大峡谷、丹霞寺、鸭河口水库、莲花温泉水城等著名景区。南召县相继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玉兰花之乡、""中国辛夷花之乡"、"中国柞蚕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等,南召县的乡镇企业出口创汇额连续10年保持河南省第一。

河南省焦作市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与山西晋城市接壤,南临滔滔黄河,与郑州市、洛阳市隔河相望,东临新乡市,西临济源。 焦作古称山阳、怀州,是华夏民族早期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现存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是司马懿、韩愈、李商隐、朱载堉、许衡及竹林七贤山涛、向秀等历史文化名人故里。 焦作是中国太极拳发源地。拥有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等3个5A级景区,CCTV焦作影视城、圆融无碍禅寺等3个4A景区,韩愈陵园、群英湖、穆家寨生态农业观光园、蒙牛乳业工业旅游区4个3A景区,朱载堉纪念馆1个2A景区。 2006年2月,联合国世界旅游评估中心授予焦作旅游“世界杰出旅游服务品牌”荣誉,是中国首获此殊荣的城市。 2008年3月,焦作被确定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煤炭类)。2016年9月,焦作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河南省虞城县

虞城,位于河南省东部,豫、鲁、皖三省交界处,地处商丘市区东部,西邻商丘新区,是全市距离商丘中心城区最近的县。虞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境内陇海铁路、310国道、连霍高速,豫324、325、326省道横穿东西,京九铁路、济广高速公路、105国道、豫203省道纵贯南北。虞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虞城是夏朝中期的重要都城。商汤灭夏后在虞城建立商朝,初都南亳。公元前21世纪,夏禹封舜子商均于此,号"有虞",后称虞国。秦设虞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虞城县。虞城自古人才辈出,是酿酒鼻祖杜康造酒发祥地、仓颉造字之地、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家乡,历代诸多名人如司马相如、枚乘、李白、杜甫、高适、苏轼等都曾来此游览,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境内现存有仓颉墓、商均墓、伊尹墓、木兰祠等名胜古迹。

河南省驻马店市

驻马店,河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河南中南部,地处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区,位于全国第三级地貌台阶上,横跨南阳盆地东缘和淮北平原,处在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总面积15083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驻马店市常住人口为7008427人。驻马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盘古创世纪活动的核心区域,是轩辕黄帝夫人嫘祖的故乡,是战国时代的兵器制造中心和蔡氏、金氏、江氏家族的故里;全市共有森林公园7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自然人文景观较多;驻马店还拥有梁祝故里、秦丞相李斯墓、伏羲画卦亭和战国冶铁遗址、西周蔡国故城、天中山、悟颖塔等人文资源,还有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的南海禅寺。2020年6月,经中央依法治国委入选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 ;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2020年,驻马店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59.27亿元,增长3.6%。

福建省顺昌县

顺昌(古属延平府顺昌县)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建县,据清嘉庆《延平府志》记载:“以其初顺服,故名,取顺而昌之意。”自此历代沿用。 顺昌县位于福建省的西北部。县境分别与建阳、建瓯、南平、沙县、将乐、邵武6县市接壤。原总面积1480平方公里,1970年建西县撤销并入顺昌后,县域面积增加到1985平方公里,占南平地区总面积的7.5%。1990年,全县辖3个镇、11个乡、4个居委会、129个村委会。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18亿元(以经普数为基数),比增7.6%,年末户籍总人口23.25万人。 [2]  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福建省建宁县

建宁县是福建省三明市下辖的一个县,古为绥安县,唐乾元二年建镇,南唐中兴元年(958)置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北纬26°32’—27°06’,东经 116°30’—117°03’。地处闽西北边陲,与江西省接壤,是福建省粮食主要产区和重点林区之一。建宁是福建省的母亲河闽江的发源地,是著名的中国建莲之乡、黄花梨之乡和亚洲最大的薄型纸生产基地。县人民政府驻濉城镇,全县辖4个镇、6个乡:濉城镇、里心镇、溪口镇、均口镇、金溪乡、伊家乡、黄坊乡、溪源乡、客坊乡、黄埠乡。有“历史文化名村”上坪古村等数十处古迹,众多明清赣派建筑以及傩舞民俗保存完好。

福建省大田县

大田县,别称“岩城”,福建省三明市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脉西侧。介于北纬25°29′-26°10′,东经117°29′-118°03′之间。东邻德化,西靠福建内陆经济最发达的县级永安市,南连永春、漳平,北与三明、沙县、尤溪毗连。境内有矿藏三十多种,其中煤、铁、硫磺产量居三明首位。石灰矿储量占全市一半,有“闽中宝库”之美称。大田山多田少,有大体“九山、半水、半田”之称,遍地峰峦沟壑,千米以上高峰107座,最高的大仙峰海拔1553米。河水东西流向,南部均溪与北部文江溪汇合尤溪流入闽江;西南桃源溪、上京溪经漳平长潭汇入九龙江。境内有“白鹤洞”、“空洞山”、“黄岩洞”等石灰岩洞。国土面积2294平方公里,占福建省的1.89%,占三明市的9.91%。1993年,全县设5个镇、13个乡、265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汉族占绝大多数,有回、满、畲等13个少数民族,闽南方言大田话。

福建省宁化县

宁化县,隶属于福建省三明市。 宁化古称黄连峒,开元十三年(725年)设置黄连县,天宝元年(742年)更名为宁化县。宁化县位于北纬25°58′—26°40′、东经116°22′—117°02′之间,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东麓,境内南北长78.29公里,东西宽68.08公里,总面积2407.19平方公里。宁化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18℃,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季长达4个月,年均无霜期214—218天,年均降水量1700—1800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600小时。宁化是“扬州八怪”之一黄慎,方志学家李世熊,书法大家郑文宝、伊秉绶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乡,是郭沫若的祖籍地。宁化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宁化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央主力红军长征的4个出发地之一。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45.16亿元,按2015年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2%。

福建省泰宁县

泰宁县,南唐中兴元年(958年)升归化场为归化县,宋元祐元年(1086年),邑人叶祖洽状元奏请朝廷更改县名为“泰宁”,隶属邵武军,明清时均属于邵武府,1983年始隶属三明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中段的支脉杉岭东南,居两省三地市交界处,面积1539.38平方公里,辖2镇7乡。金溪上游杉溪为主要河流。名胜古迹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明代兵部尚书李春烨府邸,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金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9年末总人口13.81万人(户籍人口)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公元958年建县,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北宋时期更是创造了“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科举盛况,历史上共出了2位状元、54名进士、101位举人。加之绕城而过的金溪与山东曲阜泗水同样西流的灵异,宋哲宗皇帝于公元1086年将孔子阙里府号“泰宁”赐作县名,以示褒扬。泰宁是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境内存有红军街、东方军司令部、大洋嶂阻击战旧址等革命历史遗迹,2004年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

  • «
  • 1
  • 2
  • ...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 31
  • 32
  • »

Copyright©2022-2025 菌业百科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1415号-6